新春走基层 节后上班第一天|跑好开年“第一棒” 冲刺龙年“开门红”
时间: 2024-02-24 12:30:36 | 作者: 大气常压等离子清洗机
产品介绍
2月18日,2024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河北省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干部群众振奋龙马精神,元气满满投入各项工作,展现出“起步就是冲刺”的姿态。现在是推动河北高水平发展的最好时机,推动河北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离不开苦干实干的作风,离不开奋勇争先的拼搏,离不开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本报今日推出“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节后上班第一天”,多路记者分赴各地,记录广大干部群众龙腾虎跃、鱼跃龙门的干劲闯劲和火热工作场景,凝聚起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奋进力量。
2月18日,雄安新区中交未来科创城项目现场,中交一航局未来科创城二标段项目部测量班长史建昆正在监测塔吊垂直度。河北日报记者曹铮摄
2月18日,春节假期后上班首日,雄安站东南侧的雄安新区中交未来科创城项目工地大门口,满载配电柜等施工设备的卡车排起长队。在中交一航局未来科创城二标段工作人员的指挥下,车辆有序进场。从“假日模式”切换至“工作模式”,大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
上午10时,中交一航局未来科创城二标段项目部生产经理王李华走进项目6号地块,进行安全自查。“结构安全、基坑位移监测、塔吊垂直度监测、临时用电安全等都要进行全方位检查。”走出6号地块,王李华又来到5号地块查看外幕墙实施工程质量。一个多小时后,结束巡查,他着手进行开工后的施工工作安排。
“测量位置西南角,钢尺就位。”在6号地块,项目部测量班长史建昆架起全站仪,跟项目部机务员肖民宗相互配合,对2号塔吊垂直度进行监测。一个塔吊的垂直度,需要从两个不同角度进行观测。绕着一个地块监测完4个塔吊的垂直度需要一个多小时。
“测量员的任务就是把工程的建设蓝图精准地‘搬’到项目工地上,确保所有测量数据准确无误。”史建昆把自己的工作比喻成工地的“裁缝”,“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测量工作一分一毫都不能错,所以在工作中必须始终高标准要求,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中交未来科创城是雄安新区首批市场化项目之一,位于昝岗组团高铁枢纽片区中心区域,该项目聚焦服务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规划布局产业承载区、总部办公区、科创核心区、科技服务区、研发配套区及生活住宅区等功能组团,全力推动高新科创产业链上下游转化基地建设。
“工期紧,任务重,这两天正加紧进行设备检修调试和安全检查,项目上已经储备了足够的生产物料。我们的200多名工作人员陆续返岗,开始新一年的生产建设。”站在项目部二楼玻璃窗前,王李华指着施工现场说。(河北日报记者 曹铮)
2月18日,省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话务服务现场,话务四组组长张阳在工位上接听来电。 河北日报记者张昊摄
2月18日,农历正月初九,省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话务服务现场一派井然有序的工作景象。
“您好,这里是河北省12345热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上午8时30分,开完晨会的话务四组组长张阳坐到工位上,戴上耳机,接通了第一个来电。
“你好,我们是辛集的一个企业,最近一段时间正在准备投标工作,今天一大早使用‘冀时办’APP登录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时,一直显示登录不上。我们现在很着急,想问问能不能尽快解决这一个问题?”对方急切地问。
“您别急,请说一下公司的全名和注册‘冀时办’APP的法人账号……”电话沟通中,张阳的手指在电脑键盘上快速飞舞,只见她迅速将有效信息录入省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工作平台。
认真核对诉求信息后,张阳点击“送审核”按钮,平台自动将工单发送到审核部门的工作页面,由该部门工作人员将工单转派至具体承办单位。
当天下午3时许,张阳对诉求人进行了电话回访。诉求人十分感激地表示:“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工作人员已和我进行了电话沟通,很快帮我解决了账号注册问题,没有耽误工作进程。”
尽心尽力解民忧,省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实行倒班制,为群众提供7×24小时不间断人工服务。张阳当天的上班时间是从上午8时至下午5时。
“让群众诉求实时畅通。”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热线管理处处长岳建华表示,新的一年,全省各级12345热线将坚持把做好热线工作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水平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逐渐完备热线受理、转办、督办、反馈、评价工作机制和流程,线热线打造成为智慧高效、惠企利民的“总客服”。(河北日报记者 解楚楚)
2月18日,在黄骅港综合港区集装箱码头,桥吊正在进行集装箱装船作业。河北日报记者戴绍志摄
记者在码头现场看到,绿色巨型集装箱桥吊林立,运输车穿梭于集装箱堆场和码头作业区。机器轰鸣声中,桥吊正在进行集装箱装船作业,一个个集装箱被陆续运往停靠在码头旁的“延展37”号货轮。
“雨天作业,保证安全……”在集装箱码头,头戴安全帽、手持对讲机的沧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经营部负责人冯凯在作业区不停走动,熟练指挥着运输车,不时抬头观望桥吊作业情况,确保作业安全和效率。
“这艘长达165.35米的货轮来自唐山港,今天装货完毕后,将驶向秦皇岛港。”冯凯告诉记者。
走进沧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办公楼,一张沧州黄骅港平面图映入记者眼帘。“你看,从这里出发的内外贸航线慢慢的变多!”沧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宝辉指着平面图上综合港区和散货港区的位置说,截至目前,黄骅港已开辟集装箱内外贸航线多个国家和地区。
“今年,我们将加强港口能力建设,实施20万吨级航道改造提升工程,确保总投资252亿元的30万吨级原油码头一期、滚装码头一期等9个项目如期开工。”王宝辉告诉记者。
谈话间,王宝辉拿起一则“喜报”给记者看。只见上面写着,今年1月,黄骅港吞吐量实现“开门红”:煤炭港区累计实现煤炭装船1881.4万吨,同比增长13.2%;综合港区、散货港区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178.47万吨,同比增长19.22%。
“我们将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大力拓展港口对外开放空间。”王宝辉说,今年,黄骅港将开通至广西钦州、东南亚地区等3条内外贸航线;构建黄骅港中欧班列“公铁海”联运新模式,增强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辐射和服务能力。(河北日报记者 戴绍志)
2月18日,在永清县圆通速递北方总部基地一期项目——圆通华北集运中心,全自动分拣设备正在高速运转。河北日报记者刘杰摄
一件件快递在传送带上快速“奔跑”,一辆辆货车装满包裹往来穿梭……2月18日10时许,记者在永清县圆通速递北方总部基地一期项目——圆通华北集运中心看到,43条全自动分拣流水线全速运转,到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110.12万件、110.14万件、110.15万件……看着手机APP“圆通驾驶舱”上实时刷新的数据,圆通华北集运中心质量管理负责人杨文宇说:“节后业务量快速上升,今天分拣有望突破260万件,比昨天增加近100万件。”
“我们的分拣系统能智能识别条码信息,并采用矩阵摆轮自动转向,如同有了聪明的脑和灵巧的手。”在进港—卸车区,杨文宇指着身旁的一台“五面扫”扫描仪自豪地说,他们的最高日处理量可达600万件,是圆通速递在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快件分拣枢纽基地。
在不远处的进港—下包区,4套快递自动分拣交叉带设备正高速运转,工作人员把初拣包裹分批放入供件台后,包裹就会从传送带上的翻板自动落入集包袋,装车运往127家分公司网点。
“如果人工装袋,每人每小时大概能操作400件,有了交叉带设备后,每人每小时的操作量能达到1800件。”圆通华北集运中心交叉带区域主管景朋飞说,人机搭配协作极大提升了分拣效率,单件快递从卸车、分拣再到装车最快仅需10分钟。
据了解,自2020年落户永清以来,圆通速递北方总部基地每年的业务量都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2023年增至13.75亿件。“今年1月份,我们的业务量就达到了1.42亿件。”圆通速递北方总部基地副总经理王义来说,他们将采取提升装载率、业务大比武等措施,进一步提升分拣率和运送率,“今年新目标,快递分拣量突破16亿件。”
在圆通华北集运中心的西侧,圆通速递北方总部基地二期项目——智慧物流分拣中心、智慧仓储中心已拔地而起,预计今年9月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日处理快递能力将提升至1000万件。(河北日报记者 刘杰)
2月18日,在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车间内,智能机械手正在进行装箱作业。河北日报记者 史晟全摄
传输带上一排排装好盒的新药有序传送,远处的智能机械手正在抓药装箱……2月18日早晨7时50分,在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108车间铝塑四室,玄宁全自动包装生产线马力全开,满负荷生产。
“咱们铆足劲、加油干,争取今天比上个班组多完成10箱包装任务。”带着班组巡检完设备,冯立飞带头往智能机械手旁摆放药箱,查看药盒储备数量。
石药集团研发生产的降高血压药物玄宁,是中国本土药企第一个获得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完全批准的创新药,多年来一直畅销国内外市场。“对于药企而说,订单就是任务,我们一定要争分夺秒、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冯立飞和记者说,他们春节后一开工就进入了紧张的生产状态,机器24小时运转,每天的包装能力比过去提升了5%。
在石药集团石家庄研发中心制剂研究一所,科研员张兰和她的团队正用一套纳米激光粒度仪,对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药物进行脂质体粒径分布检测。
“这是一款用来医治深部真菌感染的特殊脂质体创新药,也是集团即将推出的重磅产品之一。目前,我们正在利用纳米药物技术平台做补充试验。”张兰边操作边说,“由于研发任务艰巨,项目组关键人员3天前就已经返岗,今天早上所有人员全部到岗,全力投入研发攻关。”
跟随石药集团副总裁刘树林走出制剂研究一所,记者隔着玻璃望去,研发中心的每个实验室里都有技术人员在紧张地进行研发实验。“正是因为坚持以科学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去年我们上市了中国首款mRNA疫苗、国家一类新药纳鲁索拜单抗注射液、首款国产伊立替康脂质体注射液等一批创新药。”刘树林信心满满地介绍,他们将继续加大研发创新力度,力争未来几年再上市40多个创新药及新型制剂药物。(河北日报记者 董昌)
2月18日,在枣强县河北友联橡胶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仔细检查刚刚生产的橡胶密封圈外观,并进行修边处理。河北日报记者焦磊摄
2月18日,农历正月初九。年味儿还未消散,枣强县河北友联橡胶制品有限公司的生产线就马力全开,一派繁忙。在塑炼、成型、硫化等各道工序上,工人们各司其职,铆足干劲儿赶订单。厂区内,一批批包装好的橡胶密封圈被装上货车,即将发往全国各地。
友联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涉水类橡胶密封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的10余个系列100余种规格的橡胶密封产品被大范围的应用于国内外多项给排水管道工程,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2%,且远销欧美市场。“目前我们的生产订单已排到了今年年底。”公司董事长苏风淼说。
硫化工艺车间内,两台大型硫化设备轰鸣作响,控制台的显示屏上时间、温度和压力等参数不断跳动,两件直径2.4米的热力管道橡胶密封圈马上“出炉”。
“这是我们新研发的一种耐高温密封圈,把承插工艺应用在热力管道连接处,替代原来的管道焊接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和工艺的改进,让产品实际做到了密不透水。”拿起一件仍有余温的密封圈,苏风淼介绍,这款新产品一经推出便供不应求,销售额已占到公司总销售额的30%以上。
近年来,友联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建设国内领先的研发检测中心,并与燕山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合作,不断推出新产品。其中,长寿命管道橡胶密封圈、热力管道密封圈等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依靠科学技术创新,友联公司正加速向行业高端市场迈进,这也是枣强县复合材料产业集群蒸蒸日上的一个缩影。“一开春,我们便组织专人开展走访调研,主动上门服务,积极帮企业排忧解难,落实各项惠企政策,为冲刺‘开门红’做足准备。”枣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高广红表示,他们将继续为公司可以提供“零距离、无障碍、快节奏、高效率”的服务,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政府“给力”,企业“加力”。“今年,我们将继续加大设备和研发投入,积极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力争年产值突破亿元大关。”谈及下步企业未来的发展,苏风淼信心满满。(河北日报记者 焦磊)
2月18日,8时许,古城正定的城墙上,已有很多游客登临游览。近百米长的龙凤巨型灯组、还原度极高的“九楼四塔八大寺”、四人合抱的常山战鼓……由四川自贡的国家级非遗艺术团队制作的精美花灯,让千年古城在浓浓年味中焕发着无限活力。
“晚上点亮花灯,白天看护花灯。”在南门城楼附近,记者遇到了正定县文物保管所旅游科负责人王媛。春节假期,她和同事们全员在岗,今天大家又元气满满投入到工作中,仔细巡查古城墙和一盏盏花灯,留下快乐而忙碌的身影。
正定的浪漫和年节气氛,源自深厚的文化渊源。春节期间,正定县以“正定古城过大年·年俗活动乐翻天”为主题,推出系列文化盛宴,组织了古城灯会、京津冀非遗市集、荣国府场景演出、古城Cosplay秀、冰雪嘉年华等21大项近70小项高品质文体活动,令天南海北的游客们在此乐而忘返。
“京津游客多,山东、山西、河南、江苏等地游客也很多。”10时许,隆兴寺景区内游客络绎不绝。工作人员和记者说,随着正定古城历史风貌有效恢复,慢慢的变多的人走进隆兴寺等古建筑群,寻觅和领略民间传统文化的精彩,有的沉醉于古建技艺,有的凝神于龙藏寺碑……
荣国府,是游客来正定必打卡景点之一。春节期间,这里除了举办“刘姥姥迎宾”“宝黛初相会”等演出外,还设置了非遗手工坊,由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捏面人、画脸谱等技艺……
“外地游客来一趟不容易,一定要服务好。这些天,我和很多同事都没有开车,把更多的停车位腾出来,留给外地游客。”正定荣国府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导游科负责人王宁和记者说,这些贴心的考虑体现了正定的诚意。正定还建设了18处直饮水景观亭,免费提供温水热水。目前,还分批次在景区、公园广场、主干道周边安装300多个保温坐垫,方便游客“坐享”古城温暖。
“用发展的眼光看旅游、长远的眼光看发展。这个春节,更多游客走进正定、乐享正定。我们将继续发力,完善各种措施,全力打造‘古城古韵 自在正定’文旅品牌。”正定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党组成员霍哲说。(河北日报记者 龚正龙)
近日,在河北省智能装备(机器人)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基地,多角度焊接机器人正在焊接机器人零部件。 河北日报通讯员 王川摄
2月18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唐山市的河北省智能装备(机器人)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在该中心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基地,工人们正在组装欢乐捕鱼机器人。
作为我省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河北省智能装备(机器人)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由唐山市高新区和唐山百川智能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唐山百川智能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孟昭介绍,欢乐捕鱼机器人是唐山一家旅游文化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现代化捕鱼娱乐器具,能够模仿挖掘机的操作,实现鱼类行为动态感知,让游客通过可视影像,体验捕鱼的快乐。“此公司有产品专利,但没有生产制造能力,我们也可以根据相关要求把产品产出。”王孟昭说。
在机器人企业中,许多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小企业往往存在生产能力欠缺等问题。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也常常是有关于机器人的专利,却难以实现产业化。
为更好推动专利转化运用,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采取了加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培育等措施,推动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去年8月,唐山百川承接了智能装备(机器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建设项目。今天,我们来看看平台建设还要哪一些帮扶和服务。”正在这里调研的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处处长尹继丰说,专利转化运用,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各类经营主体和服务机构的积极性。
河北省智能装备(机器人)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包含机器人知识产权成果展示交易中心、中试基地和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基地。“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基地本质上是一座机器人共享制造工厂。”王孟昭介绍,基地具备年产机器人2000台(套)的能力,可以为中小机器人公司可以提供技术、采购、设备、仓储、售后等共享资源,解决其知识产权转化能力弱、加工制造能力不够、厂房设备资金占用大等问题。
站在单层面积2万余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向四周望去,数控火焰切割机、摆臂式平台电阻焊机、全自动等离子切割机等加工设施正在运行。王孟昭表示,基地现有软硬件设备800台(套),人才资源也很丰富,目前最大的期盼就是让更多机器人专利在这里转化。(河北日报记者 马彦铭)
2月18日一大早,航膜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峰就坐高铁从北京赶到石家庄,来到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河北中心。
8时30分,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河北中心副主任刘宁召集工作人员来到一楼会议室。
“在辛集的年产2万吨膜材料配套高端絮凝剂生产园区用地已经获批了,马上就能开建。”梁峰对大家说。
“和石家庄高新区洽谈建设先进膜生产基地,也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刘宁也带来了好消息。
“新的一年,咱们加油干,争取让项目早落地!”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十分热烈。
随着企业规模不断壮大,2023年,航膜科技发展集团需要选址扩建新的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推动改性中空纤维膜和高端絮凝剂制备技术产业化。在与河北中心接触后,双方一拍即合,共同出资成立河北航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企业未来的发展势头很好。”梁峰和记者说,从概念验证、应用场景拓展等多重维度,河北中心提供了全方位服务,“项目完成后,产品将打破国外垄断,年产值有望突破3亿元。”
除了对接京津创新供给,促进科技成果在河北转化落地,刘宁说,他们还承担着孵化任务,推动项目、资金等科学技术创新资源向入驻河北中心的企业聚集。
11时许,送走梁峰,刘宁马不停蹄来到位于河北中心三楼的河北华烨冀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去年,河北中心与北京云庐科技有限公司携手共建围场马铃薯数字交易中心,打造马铃薯银行。在河北中心牵线下,华烨冀科参与了该项目的软件系统开发。
“今年争取把围场329个薯库完成数字化改造。”刘宁提出目标。“没问题,市场有需求,政府有服务,咱企业就有劲头!”华烨冀科董事长姚超连连点头。(河北日报记者 王璐丹)